余世存 | 研习易经是为了恢复人与天地沟通的权利
文/余世存(微信公众号:yuge005)
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,儒道两家均有从中汲取养分,西方一些学者更对它 推崇备至。关于它的解释多不可数,但大多呈现两种倾向,要么被复杂化,要么被玄学化。
而学者余世存认为,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,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。
*下文节选自余世存《易经与古典中国的时空观》
从读不懂易经说起
我这一代人算得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当代传人。
受新文化运动乃至百年中国革命运动的影响,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一种价值评判,认为它是落后的、多封建糟粕的,不适应现代化。因此,在很长的时间里,我们对传统文化,多半敬而远之。
不过,认真观察现代中国人,我们会发现,那些最具现代性的知识分子,都会向传统文化回归致意,鲁迅、胡适们都不曾跟传统文化斩断联系。
我这一代人同样如此。我们经历了80年代的文化启蒙,到90年代,当我们开始自立的时候,我们从西方回向东方。
我自己当然属于这个从“自西徂东”的代际或时代现象。在07年的时候,因为一些工作原因,我把先秦的经典翻阅了不少,从孔子、老子、墨子们那里,我发现他们有一个源头,就是易经。
当然,除了读出易经的文辞之美,我读不懂易经。注解本我读了大约几十本,但就是不懂得易经的结构,也不懂易经讲的是什么意思。各种注解本,也都是像猜谜一样,去猜易经的意思。有人甚至说,易经是外星人送给地球人的礼物。
易经是过去知识分子的必读之书
孔子晚年读易,韦编三绝的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他还感叹,假我数年,吾学易,彬彬矣。
后来的人比如唐代的虞世南说过,不学易,不可以将相。
孙思邈说过,不学易,不可以为大医。
清末民初的革命家、思想家章炳麟年轻时说,易道冥昧,可存而不论。但有了人生阅历后,他说,不学易,则终生不能无大过,而悔吝随之。
当代的哲学家如冯友兰临终前说过,中国文化一定会大放光彩,要注意周易哲学。
但是,很奇怪,这么一部神奇的书居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它是什么。民国年间,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大师荣格曾经问中国的胡适,易经是什么?胡适说,那是一部有年头的巫术魔法汇编。荣格感叹胡适对自己国家的经典没有感觉。
尽管新文化运动斩断了现代读书人跟易经的联系,但易经仍在中国社会流传、应用,像陈寅恪、钱穆这些大师级人物都接触过易经,有的还用易经打过卦。冯友兰说得好,易经是宇宙代数学,是一个框,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。
普通人如何去理解易经
我后来又花了两年时间读易经,总算利用时间划分的角度,切入进易经。
如果说从春秋时代到现在近三千年,我们有老子、孔子、墨子一直到今天,有无数人写的浩如烟海的图书。那么,春秋前的三千年,中国的先民所拥有的典籍屈指可数,而最为重要的就是易经。也就是说,易经是中国先民三千年生活的总结性著作。
从六千年前观测太阳月亮开始划定八卦时间,到春秋时代,64卦的卦辞象辞等等最终确定,经过了三千多年。易经就是关于一个人类共同体在时空中的消息,我们可以说,这是规律,是道理。
任何生物都有时空调节的能力,生物钟自然地把自己跟天地相联系了,但几乎只有人类,能够把时空捕捉到可以随时随地察看,可以安顿自身。
因为时空并不均匀,对生物体或生命的存在有利也有不利。在春天的时候,往北极移动并不吉利,因为那里还有残冬残雪。在南方的时候,潮湿、酷热的夏天并不适宜生活,那是“瘴疬之地”,那是苦夏,夏天是苦的。这些时空中的利或不利,就构成了后来中国人所说的时位吉凶。
这种时空的吉凶,现代人多半忘记了。但有旅游经验的人,迷过路的人都知道,在荒郊野外生活,时间、方位是极为重要的。
如果在黄昏时还未下山,人就容易心慌意乱、烦燥异常;那么,此时的黄昏就不是诗意的,而是凶险的。如果在森林里迷失方向,人也容易沮丧、忧郁、心急狂乱,此时的森林就不是美好的,而是让人悔吝的。
现代人在都市里生活,狂燥、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多,不像乡间生活那样舒展,其实也是因为现代人对时空失去了认知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的话题。
易经要解决的就是时和位
易经要解决的就是时间、空间。我们一般称为时、位。
举个例子,乾卦六爻,相信很多人都知道,潜龙勿用、见龙在田、朝乾夕惕、或跃在渊、飞龙在天、亢龙有悔,这六种状态,就把一个人在什么年龄阶段,在什么地位的状态说出来了。
这个介绍其实是对易经的义理化。易经最初就是确定、划分、描述时间与空间。
比如我们测定一个太阳回归年的时间,大约是365天,对这三百多天,古人是怎么处理的呢?
古人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叫太极,太极生两仪,这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,两仪生四象,这就是少阳、太阳、少阴、太阴等春夏秋冬四象,四象生八卦,这就是震、离、兑、乾、巽、坎、艮、坤八卦,就是一年的四立和两分两至,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、和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……易经的八卦和64卦,就是这么划分出来的。
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易经就是天文历法。
所以我们现在中国人对时间周期的说明还用挂历表达,把历法挂在那里,一目了然。但这个挂历最早应该是卦历。卦历的卦,跟它右边的卜字一样,被很多中国人污名化了。
其实这个卜卦,非常有意思。很多人以为,卜卦是用乌龟壳、牛骨头一类的东西做迷信活动。但最初卜卦不是这样的。最初的卜,是竖起竿子测太阳的阴线,一竖,阴线一点,非常形象。卦字,立竿见影后在地上放入土圭,来看每一太阳日的阴线长短。三百多条影线中,最长的影线就是坤卦时候,就是冬至;最短的影线就是乾卦时候,就是夏至。
易经是三千年现象的总结
我们只要理解,易经是古人三千多年的生存经验,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有着三千年的兴亡成败、社会规律,我们就能理解,易经的卦辞都是日常生活,极其平常的。每一卦都是一个特定的时空状态,这种时空,既可以小到以时辰以分秒来计算,也可以大到以年来计算。
遗憾的是,我们现在对易经的解读,多半是见仁见智,多半是对义理的发挥,用网友的话说,多半是过度解释了。这使得易经显得高深莫测。其实易经是极为简单的,所以才叫易。
古人把八卦、64卦的符号挂在那里,看到时空到了哪里一卦,就知道这个时候能够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比如地风升卦,原来叫地风登卦,就是在一个太阳的夏天,立秋之前。这个时候,越往南走,瓜果蔬菜和粮食越早成熟,登和升是一个意思,五谷丰登,人们知道南方此时有丰收的食物,所以向南方走会很吉利。
比如地雷复卦,就是太阳从南半球回到北半球了,太阳光复回了,光复,回复的时空。这是冬至。古人说,冬至大如年。人们庆祝光复,会彼此祝贺、问候,告诫不必迅疾,身心安好。所以这一卦有辞说,出入无疾。
所以说,易经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。我个人理解,易经其实是一部百科全书,是三千多年的集大成的书,因此,它对春秋以来的三千年的人类生活同样有参考价值,有具体指导作用。
用中国文化的话,它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结合;用现代人的语言,它是人生自然、社会演进的现象和规律。
为什么易经关于时间空间的现象描述,会成为规律性的道理?因为三千年的现象太多了,但易经从中提取的现象并不多,可见这些现象已经不是偶然的、小概率的,而是必然的、规律的。现代哲学说,现象即本质。
易经是大道至简的人生
因为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,所以它的开放性足够令现代人惊奇。比如它的阴阳二进位制,有人以为说易道阴阳跟现代数学的二进位制只是一种巧合。这是不理解天地自然之道,三千年的文明成果跟一种数学法则,同根同源,这不是巧合,而是必然。
无论是否巧合,我们都会同意,阴阳二进位要比0和1二进位更丰富。而我们知道,现代社会已经分分钟难以离开的移动互联,其中全部的奥秘和能力,都建立在0和1二进位制法则之上。移动互联跟易经的同根同源也使得易经思维跟互联网思维高度合拍。
中国文化一向有孔孟之道、儒释道一类的说法儿,但如果把春秋以来的儒学、诸子之学等王官之学当作中国文化的全部,这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。因为春秋以来的王官之学算起来只有两千多年,而中国文明至少有五六千年的历史。
王官之学把人们与天地沟通的权利收走了,在王官之学里,人们没有自己的时间,有的只是权威的时间、官家的时间、王朝的时间。
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时空被垄断的专制状态,易经其实也是打破垄断专制的。正本清源,开放、互联、关心多维时空的易经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,因为易经的时代,正是顾炎武称道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时代。
每一个人都懂得时间空间的道理,每一个人都能沟通天地,正如网络时代的人们一样都能独立地从天地间获取信息和能量,这就是易经,大道至为简易的人生。
12月4日,学者余世存,将做客思想食堂,讲述他从大时间里解读的易经,分享如何重新理解命运。
12月3日,将由陈嘉映教授来讲述《快乐与善好:治疗你的时代病》。
12月3日晚间,我们邀请了乡土乡亲品牌创始人赵翼先生来做一场免费的分享活动,与学员们品茶聊天,谈谈打造茶叶品牌的方法。
12月4日上午,余世存老师将从中华文明的元观念讲起,从失控的角度解析太极和64卦的来历;下午,余老师将结合具体的卦象解读《易经》里的大时空。
两天课程的单票价格均为2000元,购买两日通票则只需3000元。另外,不管购买哪种票,均可免费报名参加12月3日晚的分享活动。
识别下方二维码,即可了解课程详情
报名参加12月4日哲学通识课程
听余世存老师讲解易经与时间
▽
票价信息
通识课
单票2000元/天
通票3000元/2天
封测系统课
阶梯式票价
0-4800元/2天
购买课程即成为“思想食客”
食客权益
►购买任意【单票】的食客,享有以下权益:
① 进入专属微信群,与其他课程的食客产生智趣连接
② 参与针对食客的定期专属社群活动,与更多优秀独立思想者产生碰撞
►购买任意【通票】的食客,除以上权益,还享有以下权益:
① 以后每一季都可免费获赠一堂课(需预约)
② 进入深度专属微信群,与各学科老师长期保持联系
③ 优先获得思想食堂提供的各项福利(如图书、特色礼品)
④ 优先获得思想食堂赞助资格,在课程、社群、公号等板块传播展示
*以上权益均会根据食客需求,不断升级迭代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
可了解2017季前体验课程详情
-更多阅读-
我们做了一部有关节气的《时间之书》
主流越屏蔽鲁迅,鲁迅的偶尔现身越是惊艳(9月25日)
鲍勃·迪伦:他的音乐成就使一般人忽略了他的诗歌和思想成就
汉奸汪精卫有善的动机,有烈士的心地
这是奴隶最后的吼声
余世存,诗人、学者,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。湖北随州人,现居北京。做过中学教师、报社编辑、公务员、志愿者等。曾任《战略与管理》执行主编,《科学时报》助理总编辑。主持过十年之久的“当代汉语贡献奖”。
已出版的主要作品:《非常道:1840-1999年的中国话语》《老子传》《人间世: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》《家世》《大时间:重新发现易经》《东方圣典》(合编)《立人三部曲》《一个人的世界史:话语如何改变我们的精神世界》等。
图片来自于网络,文章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。